1991年,英國焊接學會 TWI 發明摩擦攪拌焊接製程,並於1992年在英國申請了發明專利,同時陸續在世界各國申請了專利保護。攪拌摩擦焊接技術首先應用於鋁合金、鎂合金等輕金屬領域,目前已經應用至銅、鈦、鋼等金屬材料;該技術已經應用於航空、航天、船舶、列車、電子產品、電力等工業領域上。
攪拌摩擦焊焊接過程是由一個圓柱體或其他形狀(如帶螺紋圓柱體)的攪拌針(welding pin)伸入工件的接縫處,通過焊頭的高速旋轉,使其與焊接工件材料摩擦,從而使連接部位的材料溫度升高軟化。同時對材料進行攪拌摩擦來完成焊接。
在焊接過程中工件必須剛性固定在背墊上,焊頭邊高速旋轉,邊沿工件的接縫與工件相對移動。焊頭的突出段伸進材料內部進行摩擦和攪拌,焊頭的肩部與工件表面摩擦生熱,並用於防止塑性狀態材料的溢出,同時可以起到清除表面氧化膜的作用。
該製程屬於固相焊接的方法之一,焊接前後對環境的污染小。焊接前不需要嚴格的表面清理準備要求,焊接過程中的摩擦和攪拌也能同時去除焊件表面的氧化膜,加上焊接過程中無粉塵飛濺,噪音低,比傳統焊接節省能源。
以下以 FLOW-3D 進行測試,藉由調整 Pin-tool 的角度,比對在摩擦攪拌焊接製程中金屬的流動模式。
成型條件
材料: Al 2195
旋轉速度: 600 RPM
前進速度: 140mm/min
▼ 結果一. 角度=0度時的結果
▼ 結果二. 角度=3度時的結果
▼ 角度=3度時的材料溫度變化
▼ 結果比對
FLOW-3D 能夠觀察在旋轉/移動過程中,金屬的攪拌以及移動現象,並且可以檢視攪拌區域的形成方式。
Comments